《内经》病机十九条,其分属六气者,火居其八,风寒湿各居其一,燥症独无。则脉但浮者,正为风脉,宜麻黄汤,是麻黄汤固主中风脉症矣。
此发汗虽不言何物,其为麻黄汤可知。 太阴为至阴,无热可发,因为胃行津液,以灌四旁,故得主四肢,而热发于手足。
方之妙用又如此。 解表宜桂枝汤,心下痞,是误下后里症;恶寒,是汗后未解症。
且大肠接胃,俱称阳明,小肠通膀胱,俱称太阳,伤则俱伤,何分手足?热病以口燥舌干而渴属少阴,少阴者,封蛰之本,精之处也。
下之后复发汗,昼则烦躁不得眠,夜则安静,不呕不渴,无表里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吐、下、汗后心中懊,虚烦不得眠,栀子豉汤。此伏明之火,与升明之火不同。
水能制火而润土,水土合和,则胃家不实,故病愈。 故注仲景之书,而仲景之旨多不合;作《明理论》,而伤寒之理反不明。